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简体 繁体

最新动态

高教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处室首页 > 高教研究 > 正文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服务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

作者: 发布于:20-10-08 08:00:56 点击量:

第一期教育部直属系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暨第六十一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近日开班。培训班共分6个专题,连日来学员们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服务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主题认真学习思考,形成了一批学习成果。本报特选取部分学员学习体会予以刊发,敬请关注。——编者

坚持高校纪检监察与立德树人的辩证统一

华东理工大学纪委副书记 柴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里的一切工作当然包括纪检监察工作。因此,必须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摆在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突出位置,充分认识、准确把握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间的辩证统一。

目标一致性:在“培养什么人”方面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华东理工大学纪委自1979年恢复重建以来,始终不渝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做党中央精神的忠实执行者;始终不渝服务于学校事业改革发展,努力做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保驾护航者;始终不渝坚持以学校师生员工为中心,努力做广大师生员工利益的坚定维护者,有效发挥了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纪检监察与立德树人价值追求的共同性决定了“培养什么人”的目标一致性。

路径一致性:在“怎样培养人”方面有协同的作用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怎样培养人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包括对家庭、对学校、对教育行政部门、对社会等各方面的要求,也包括对青年学生的要求,内涵十分丰富。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学校纪检监察工作要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做到“两个维护”具体化的重要内容,协助党委监督检查重大教育方针政策特别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情况,努力把纪检监察工作成效转化为立德树人的政治成果,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否通过监督执纪得到保障和提升,来检验纪检监察工作是否取得成效。从这个角度来看,纪检监察与立德树人作用关系的协同性决定了“怎样培养人”的路径一致性。

方向一致性:在“为谁培养人”方面有相同的政治属性。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新时代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纪律保证。从这个角度来看,纪检监察与立德树人在政治属性上的统一性决定了“为谁培养人”的方向一致性。

为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努力奋斗

四川大学党政办党委办公室主任 李中锋

对于高等教育工作者而言,我们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努力奋斗。

一是要深刻领会“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促进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使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是要深刻领会“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们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努力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三是要深刻领会“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心中是否有党、有国家、有人民,能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传承。我们要把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我们的学生发自内心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四是要深刻领会“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新时代,高校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入推进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提能力,确保治理科学规范、优化协同、依法有序、运行高效,激发办学潜力、增强办学活力,促进内涵式发展,努力开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局面。

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宣传部部长 多宏宇

高校党委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全面领导学校各项工作,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

坚持党管方向。办学方向关系高校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坚持不懈”进一步强调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学风和校风。这四个“坚持不懈”就是要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党管发展。高校党委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关键环节,在领导高校改革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高校党委应通过领导筹备召开党代会等方式,汇聚广大师生员工的智慧力量,做好学校顶层设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将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主题确定为“坚持立德树人 实施‘落地行动’ 开启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征程”,在党委工作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同时,学校党委抓好顶层落实,将党委工作报告中具体举措明确为120条具体任务,为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党管队伍。干部和人才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高校党委要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二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统筹推进学校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努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培育“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推进教师实现“四个相统一”。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自身建设,首先要加强高校党组织的政治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站位,自觉担负起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新使命。其次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确保高校党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督导评估研究所所长 张宁娟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目标,我们还任重道远。

一是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实现全员育人。兴国必先强师,广大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关心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体现,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全员育人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论述开启了新时代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全员育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实现全过程育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并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当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课程思政的概念已成共识,要更好地实现全过程育人,还需要进一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好大中小幼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课程设计等关键问题。

三是以评价改革为引导实现全方位育人。全方位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泛。从校内看,涉及学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关键是科学的育人观念如何全方位地渗透与落实。从校外看,重点在于家庭科学教育观念的树立和整个社会良好育人氛围的养成。关于家庭教育、家校合作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都有非常重要的系列指示,譬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强调家风家训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即“破五唯”。“破五唯”系统关照了一个人的学业评价、入职评价和晋升评价等终身发展的切身利益,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非常强的导向和风向标作用。可以说,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抓住了全方位育人的牛鼻子,有助于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多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把抗疫大考打造为思政“金”课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顾红亮

抗疫斗争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英勇奋战,经受了抗疫大考。抗疫大考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对于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极有助益。我们都有义务积极参与抗疫大战,也都有义务讲好抗疫这堂思政课。在抗疫大考的进行时中,不仅把抗疫斗争打造成思政“大”课、思政“暖”课,而且打造成思政“金”课。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是一堂思政“大”课。教育战线的工作者要把抗疫成效转换成思政课程育人的实效,把抗疫实践转换成思政“大”课。抗疫思政“大”课的含义之一指的是这堂思政课的课堂之大。抗疫课堂并不限于校园和教室,而是指医院、公共场所、街道、社区等社会大课堂。防疫抗疫的现场扩展到哪里,课堂就延伸到哪里。

抗疫思政“大”课的含义之二指的是参与讲课听课的人数之广。在抗疫实践中,不仅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奋战在一线,成为课堂主体,而且全国人民都遵守防疫规定,同心同德,同舟共济,捐钱捐物,步调一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抗疫大战为这堂社会思政大课提供大量的舍己救人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都是讲课人和听课人。

抗疫思政“大”课的含义之三指的是教学内容之丰。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给思政课提供了大量鲜活的教学素材和案例,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课堂讨论的活力。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是一堂思政“暖”课。习近平总书记说:“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中国的抗疫大考不仅是一堂有高度的思政“大”课,而且是一堂有温度的思政“暖”课。在抗疫大战中,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放在心上。我们建设方舱医院,加强社区管理,实施精准防控,让每一位感染者得到及时检测,让每一位患者得到精心治疗。在这个社会大课堂里,大家都感受到邻里的爱、家国的爱和同胞的爱。中国在抗击自身的新冠肺炎疫情时,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让大家感受到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大家庭,感受到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愿望。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是一堂思政“金”课。中国的抗疫斗争展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讲好抗疫精神的故事,就是讲好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成功抗疫的故事,就是讲好一堂精彩纷呈的思政“金”课,必将使得抗疫精神成为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不负神圣使命 培育时代新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 陶好飞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而言,就是从自身工作职责出发,努力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竭力回答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道必答题目,以提升自身品德修养、能力素质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旨归,以推动三全育人格局形成为己任。

第一,要把握好“育己”与“育人”的先后关系,练就赢得学生的品格能力。辅导员因岗位职责、工作时空、年龄层次与学生成长发展、学习生活、体认感知有着高度的贴合性,被视作最可能对学生思想认识、价值取向、道德修养产生影响的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要带着政治责任、价值追求和人文关怀去做工作,切实提高育人的能力和水平。既要打造能够发挥集体优势,承接重大活动、应对突发状况和系统性问题,具有战斗力和向心力的“兵团式”辅导员队伍,又要培养政治强、能力强的“单兵式”辅导员个体,提升辅导员在学生思政教育、党团建设、日常管理、心理健康、资助勤贷、发展规划、就业指导等领域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第二,要把握好“育人”与“育才”的辩证关系,厚植铸魂育人的使命意识。青年学生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知识与技能掌握得再多也无法成为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优秀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这个根本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以“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基本遵循,立足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责任田”,从强调学生知识获取到更加注重对于爱国情怀的培育、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更着眼于培养“完整意义上的人”,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需要的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要把握好“育于精专”与“育于合力”的协同关系,汇聚三全育人的磅礴力量。在三全育人的格局中,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其主责主业不会因为育人主体的增多而被稀释,反而应当凸显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领域的“术业有专攻”优势,充分发挥主攻手作用。辅导员还要发挥优势,持续关注在育人工作中学校各部门之间产生的“空隙”,关注肩负育人责任群体工作过程中的“空隙”,关注学生们在成长时空转换过程中的“空隙”,主动作为,做好育人盲区、断点的“填充者”“衔接者”,营造24小时×360度的育人环境,真正形成育人合力。

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院长 王厚杰

传统上,我们大多采用正面的课堂思政教育,这可称之为显式教育,但是考虑到研究生群体的基本特征,我们还应加强隐式教育。所谓隐式教育,是指导师采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通过引导式的思考和科学式的思辨,帮助研究生树立使命感、责任感以及面向未知未来探索创新的自觉性,同时兼备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科研能力。

第一,导师应以身垂范,为学生树立榜样。导师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和品德修养往往会不自觉地被研究生所认同和效仿。在与研究生朝夕相处的时间里,导师要引导学生科学辩证地看待部分领域中西方科学研究水平的差距及其历史演进过程;导师要讲好中国故事,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制度优越性。因此,导师要从生活和学术上为研究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积极传递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既能教好书也能育好人。

第二,要有意识地通过日常科研工作锤炼学生的意志和品格。从事科学研究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参与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工作,需要学生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轻言放弃的精神,这也是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通过艰苦的锤炼,研究生团队的良好风气可以持续不断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和每一届学生,在无形之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第三,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坚决抵制学术不端。学术不端是科学研究的大忌。当前研究生群体面临很大压力和激烈竞争,评优评奖、出国深造、就业求职等都需要研究生取得有竞争力的成果,部分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走捷径的心理,有人侥幸成功后不免产生模仿效应。因此,导师需要将学术道德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始终,帮助研究生避免在学术道路上走入歧途。

第四,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随着年龄增长,研究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存在缓解家庭负担、社会交往甚至恋爱婚姻等方面的需求,但是经济上并没有独立,面临着多重压力。因此,导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及时倾听他们的压力和诉求。同时,积极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创造机会。导师对研究生的这种大爱精神,能够连续地传承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努力实现教师教育的宏伟蓝图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院长 周正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育才由育师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师教育坚定了信念、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道路。

一是坚定了育人更育师的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承载着我国绝大多数基础教育和部分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治国理政进程中,把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旗帜鲜明地阐明了师范院校及其教师队伍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极大地坚定了育人更育师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

二是指明了育人更育师的方向。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工作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对于从事幼儿、中小学教育的教师更是如此。因此,培育德才兼备的基础教育师资,是决定教师教育成败的关键。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就如何做好一名好老师提出了四点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的重要论述揭示了教师发展的内在规律,对教师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期待、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要求正是高等师范院校及其教师队伍开展育人更育师的方向。

三是提供了育人更育师的道路。中国的教师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与综合性院校相比,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彰显教师教育特色,选择一条科学适宜的发展道路是众多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教育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主体是教师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既适合综合性院校,又适宜于行业性院校,为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规范教师培养体系、抓好教师教育薄弱环节、打造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完善教学体系、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完善教育管理体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等提供了科学的道路。

上一篇:2020年决策参考第6期“第五轮学科评估”专题

下一篇:2020年决策参考第5期“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