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简体 繁体

最新动态

政策高地

您现在的位置: 处室首页 > 信息资讯 > 政策高地 > 正文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作者: 发布于:21-04-08 09:36:53 点击量: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在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如何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如何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

记者:如何立足国情粮情,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重要论述精神?

张务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这一明确要求,对于我们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粮食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粮食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七连丰”,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占有量远高于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安全警戒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实,我国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粮食安全仍然是全球性的重大课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零饥饿”目标面临着严峻挑战;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国际粮食供应链不稳定因素增加;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和资源环境硬约束并存,粮食供求中长期将处于紧平衡态势。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掉以轻心,要始终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

要着眼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收储调控能力,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记者:在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制机制方面,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有力举措?

张务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引领推动了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有关部门将重点推动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认真推动实行党政同责,强化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安全要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要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共同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储备能力、流通能力建设。坚持“突出重点、优化指标、强化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扎实开展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充分运用考核结果,更好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二是加快推动立法修规,提高依法管粮水平。发挥立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实现由政策治理向依法治理转变。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相关工作。加快做好《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制定工作,及时宣传贯彻新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支持各地积极开展粮食安全地方立法工作。

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保障粮食储备安全。坚定不移抓好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政策举措落地。坚持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彻底分开,强化政府储备公共产品属性,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推动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互为补充、协同发展,更好调节市场稳定预期、服务宏观调控、应对突发事件和提升国家安全能力。

记者:如何提高粮食收储调控能力,确保供给、市场不出问题?

张务锋:“米袋子”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对我们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讲尤为重要。粮价稳百价稳,粮食问题无小事。只有居安思危,才能有备无患。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强化“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着眼防范化解粮食领域重大风险,聚焦生产、收购、储存、加工、销售多个环节,完善协同机制,实施重点项目,补短板、强弱项,做到链条优化、衔接顺畅、运转高效、保障有力。

二是创新完善调控方式,全力做好保供稳价。健全粮食监测预警体系,密切关注粮油市场供需及价格情况,主动发声、稳定预期,做好政策性粮源投放和政府储备吞吐轮换等工作,切实维护粮食市场平稳有序。

三是认真组织粮食收购,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优化为农为企服务,积极协调解决仓容、资金、运力等实际问题,统筹抓好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防止发生大面积“卖粮难”。

四是充分发挥桥梁平台作用,深化扩大粮食产销合作。精心办好第四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运用科技手段实现优质粮油展示与交易有机融合、线上线下互通联动,促进粮食产销衔接。加强国家粮食交易平台体系建设,切实增强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繁荣活跃粮食市场的功能。

记者:如何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

张务锋:“产业强、粮食安”。全国自2017年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来,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215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600多亿元;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4000多个,新建和改造提升粮食质检机构1500余个,扶持中国好粮油示范县389个;涌现出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实践证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增加优质粮食供给,实现稳产与增收互促共进,实现粮食安全向更高层次跃升。

一是加快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抓好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培育一批示范市县、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着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的产业基础。

二是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积极推广从仓储环节入手、向两端发力的“湖州模式”,重点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粮食质量追溯提升、粮食机械装备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粮食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六大行动”,加快推进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

三是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学习借鉴“阜南样板”经验,通过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壮大优质粮食产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添后劲。

四是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城乡居民提供质量可靠、品种多样的粮油产品,叫响“中国好粮油、为健康中国加油”,更好实现“种粮农民种好粮、收储企业收好粮、加工企业产好粮、消费者吃好粮”的初衷。

五是积极开展节粮减损和倡导健康消费。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强全链条管控,通过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推广绿色低温储粮技术、发展粮食循环经济和口粮适度加工,开展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大力营造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社会新风尚,切实减少各环节粮食损耗浪费。

上一篇: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

下一篇:《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