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简体 繁体

最新动态

杏坛争鸣

您现在的位置: 处室首页 > 信息资讯 > 杏坛争鸣 > 正文

落实本科教育基础地位 实现学校内涵高效发展

作者:柳贡慧 发布于:19-11-22 10:53:46 点击量:

地方高校是培养国家建设和发展所需人才的主力军,每年2400万毕业生绝大多数是地方高校培养的。与央属大学相比,地方高水平大学建校时间较短,生源大部分来自本省,毕业生绝大多数在本地区就业,在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获取办学资源的渠道以及获取社会支持的能力等方面与央属高校存在差距,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推动学校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地方高水平大学本科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双一流”建设不仅是央属高校的事情,也为地方高校带来了巨大机遇。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更是为我们回归本分,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这也为地方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这个机遇对地方高校和央属高校是相同的,抓住这个机遇,对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在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过程中,地方高水平大学还面临着很多挑战。

首先,地方高水平大学在专业结构布局、人才培养弹性、教师教学能力、教学资源、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尚有差距。地方大学需要牢记四个回归,在发展自己学科和科研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对本科教育的重视程度。

其次,新一轮本科教育改革正在成为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世界顶尖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都非常重视本科教育。在未来的竞争中,地方大学的发展不仅要对标对表国内的高水平大学,更要对标对表国际上的一流大学,不断加强本科教育。

第三,地方大学招生范围比较集中,生源质量差异较大,这给人才培养模式的地方标准带来了挑战。

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好我们的本科教学,是地方高水平大学必须思考的问题。

坚守办学定位,推进本科教育内涵发展

坚守办学定位,推进本科教育内涵发展需要地方高水平大学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树立正确的“三观”,即地域观、国家观和国际观。大学应该有“三观”,但是不同大学“三观”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地方大学首先要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服务国家发展,以及走向国际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加强“三化”建设,即信息化、国际化和大学文化建设。要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现代化,通过国际化建设使地方高水平大学融入国际教育发展的大潮。“三化建设”的核心是大学文化建设。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大学文化的凝练需要长时间的历史积淀,由于地方高校办学时间较短,文化建设对地方高校而言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3.夯实学科“基础”。培养高质量人才离不开专业建设,而建设高质量的专业必须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地方大学应树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办学理念,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

4.重设人才“目标”。要打破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一成不变的固有观念,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成长成才及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地重设人才培养目标。

5.完善培养“体系”。要完善符合学校发展阶段和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培养方案,因材施教。

立足地方,拿出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举措

北京工业大学的办学定位可以用十六个字、四句话形容,即“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其中“立足北京、服务北京”是我们的地域观,“辐射全国”是国家观,“面向世界”是世界观。

利用“双一流”建设的契机,我们在国家、北京市和学校三个层面构建了支撑人才培养的学科体系:国家层面有现代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科群,北京市层面有机械、控制、材料、光学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构建了“横向分类、纵向分层、阶段贯通”的立体多样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对一所大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十三五”期间我们进行了学部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学部内按照“一体两线”(即学部是一体;学科是一条线,主要承担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任务;学院是一条线,主要负责本科教学任务的实施)建设思路,打破学科和学院的壁垒,使资源利用效率大大提升,学科交叉优势更加凸显。

大学的关键在人,以及由人所形成的大学文化精神。形成一个大家共同遵守、共同维护和共同传承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提高校园文化活动品质,提升校园环境文化品位,坚持以文砺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文化育人的底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完善文化育人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开阔的文化视野、扎实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气质,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人才培养始终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终极使命。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学校的发展之基。“双一流”建设与地方高水平大学落实本科教育基础地位、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地方高水平大学责无旁贷,让我们理性坚守,大胆创新,并肩前行!

(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

上一篇:学科制度化发展逻辑

下一篇:一流本科教育需规治“学术漂移”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