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站在新关口,如何加快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能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加速高等教育前进步伐?2020年11月21日,在河南郑州举办的2020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来自国内外的1200多位高校“掌门人”、高等教育领域学术“大咖”和一流专家学者齐聚,共同交流探讨,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加快发展。
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双循环”体系
大学治理是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大学的时代责任。
作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品牌活动,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已连续举办了20届。本届年会论坛主题为“加快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覆盖六大重点议题,包括:全球疫情考验下的世界高等教育新趋势、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的中国经验、普及化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新进展、高等教育研究年度热点问题的研判与前瞻。
作为本次论坛东道主代表,郑州大学党委书记宋争辉表示,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等教育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立足中国大地,办出特色和比较优势,在服务国家建设中推动一流大学建设;要更新办学理念,使中国大学的治理植根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要发挥制度优势,贯彻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系统思考,平衡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构建科学的学术和行政组织架构;要创新治理格局,强化大学与政府、企业联动,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双循环”体系。
建设更加卓越的创新型大学
全球疫情“大考”,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面对新变革,高校该如何应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吴朝辉表示,建设中国高水平大学更要矢志立德树人、聚力科研创新、坚持开放发展。新形势下,面对全球创新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高校应坚守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并重,善于在变局中开拓新局、在危机中寻找新机,走出属于自己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建设更加卓越的创新型大学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它将积极回应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原始创新突破、创新人才供给等核心问题。吴朝辉说,“在做好校园疫情防控的同时,高校教育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式办学空间,线上线下相结合,同时,要将交叉前沿和汇聚领域作为主攻方向。”
围绕中外合作大学治理的热点问题,莫斯科国立大学副校长、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第一副校长谢尔盖·沙赫赖通过视频连线表达观点:“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独一无二的一所中俄合作大学,通过这一中外合作窗口,可以开展深度合作,汇集各方优势,携手推动科技发展,努力将高校建设成一个先进的科学、教育和创新综合体。面临新形势,希望今后中外合作大学能进一步增强在科学研讨中的自主性,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更加适合自身的教育教学标准和方式。”
高等教育必须加快实现现代化
专家、学者们表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加快实现现代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坦言,“第四次工业革命扑面而来,新技术发展之快超出想象,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更为便捷。全世界的高等教育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都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跟不上节奏,就会被时代所淘汰。”王树国认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会诞生新型的大学形态,需要高校深度融入社会,更加着眼于科技创新。
新时代科技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高校科研要从数量积累向质量提升进行转变。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认为,科技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创造价值,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用科技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撑,作为高等学校,要率先转型,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行业重点问题,用原创引领发展,把教学和科研融合起来,用科研提升教师育人水平、开拓学生眼界,用真干、实干,助力科技强国建设。面向更为广阔的未来,要进一步落实发展新理念,服务发展格局,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
主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认为,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即将迎来的变革和发展,是全球专家与学者共同关注的时代课题。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加速适应新发展格局。
“高等教育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同时,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应坚持有选择性地发展,要提升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创新服务能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杜玉波表示,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必然要以中国高等教育的升级版为基石。高校要通过调结构、搭平台、创载体、建机制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在区域发展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要围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探索开展跨学校、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协同创新,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服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需求。
针对如何完善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大学治理结构。杜玉波认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握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当下,要统筹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和教育交流合作,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合作局面,提升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坚持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相结合以“合力解题”,面向世界,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技联合攻关,汇聚全球资源和天下英才“合力解题”;坚持有选择的“请进来”、有章法的“走出去”、有目标的“深参与”;坚持开放共享与合作共赢,营造发展新格局。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建立起健康的可持续性合作关系,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