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简体 繁体

最新动态

杏坛争鸣

您现在的位置: 处室首页 > 信息资讯 > 杏坛争鸣 > 正文

我国研究生规模仍需稳步扩大

作者: 发布于:19-11-06 09:51:54 点击量:

李锋亮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创新能力的高低成为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很多国家将创新作为其发展的基本战略,并制定了各类政策以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

根据国家创新体系的相关理论,政府、企业、高等教育系统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最为重要的三个角色,尤其是高等教育系统,作为知识创造与知识转移发生的核心场所,是国家创新体系可持续运作的重要支柱。

为什么教育与国家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如此密切?这是因为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及知识应用这四个子系统。教育兼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知识传播,为社会提供人才支持与知识贡献)等功能,而教育正是通过人才培养这个接口完成与国家创新体系中各子系统的对接,并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动力系统,因此,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支柱与基础。

有研究认为,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知识创造与知识转移环节主要发生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因为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在知识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为意识到研究生教育与国家创新之间的重要关系,很多国家在制定创新政策以增强本国创新能力时,往往将研究生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发达国家更是如此。

比如,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专门发布了题为《研究生教育:美国竞争力与创新能力的支柱》的报告,报告肯定了研究生教育在美国国家创新与竞争力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并详细说明了其所做出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委员会总结了美国现阶段及未来应采取的研究生教育措施,以保持其优势,继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而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提高本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以期促进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

笔者的研究团队最近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以高等教育各层次的注册生数衡量高等教育各层次的规模,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来衡量国家创新能力,使用国别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高等教育各层次的规模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经过研究得到了多个有政策含义的发现。

首先,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生教育层次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大于本专科层次。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美国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升到了作为国家竞争力与创新力支柱的战略高度。

其次,在研究生教育内部,博士教育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比硕士教育的作用更加显著,但是博士教育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需要在博士教育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显现出来。在博士教育达到一定规模后,人均博士生注册数每增加1%,国家全球创新指数将显著增长0.044%,创新产出指数将显著增长0.073%。

再次,硕士教育与博士教育对国家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可能存在某种耦合机制,即二者合作比各自单独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效应更大,用算式表示就是1+1>2。

最后,高校、科研院所与产业、企业加强研发合作将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这说明不仅硕士教育和博士教育要相互配合,而且研究生教育作为整体要迈出象牙塔,走向行业、企业与科技市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市场需要的科技成果,这会对国家的创新能力产生双重促进作用。

根据上述发现,可以得出如下启示。首先,为了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需要继续稳步扩大研究生规模。尽管有观点认为,我国研究生的绝对规模尤其是博士生的绝对规模过大,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如果考虑到相对规模,比如千人注册研究生数,我国和很多高等教育强国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最近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如果将专业学位(比如Ed.D是专业博士,MBA是专业硕士)考虑进来,我国博士生的绝对规模依然是低于美国,更不要说相对规模了。所以,继续扩大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对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其次,研究生教育除了需要注重规模的继续扩张外,还需要注重结构的协调。需要注重硕士与博士的衔接与配合,让两者构成一个有序、和谐的体系,在定位、目标以及培养等环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最后,要注意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7年的数据,我国校企合作得分仅为4.4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而高校、科研院所与产业、企业加强研发合作能显著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所以高校、科研院所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战场,务必要注意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强和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上一篇:“双一流”背景下的行业大学当何往

下一篇:推动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